欢迎来到贺孔教育网
设为首页 添加收藏
主页 > 文章中心 > 新闻中心 >

倡导培养志道弘道的志士和君子的教育目的

倡导培养志道弘道的志士和君子的教育目的


《论语》反映了孔子通过教育培养“学者”、“绅士”、以人格提高为教育宗旨的承诺。


孔子一生以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”的精神追求道。他教导他的学生“人可以传播道而不是道”,“决心传播道并为自己的坏衣服和坏食物感到羞耻的人不满足于讨论”,“相信学习和捍卫好的死亡方式的人”,“决心人道的人不会为了伤害他人而寻求生存,而是为了变得人道而自杀”。他的学生也颇有体会,曾参说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!”子夏曰:“百工居肆以成其事,君子学以致其道。”可以看出,教与学是孔子师生的共同目标。孔子的教育目标已经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。


孔子认为文化教育的目地是塑造“学家”,而“学家”的规范是“君子”或“君子儒”。"君子”原是奴隶主贵族统治者的专称,即奴隶主贵族老爷的意思。孔子把它发展成为具有一定道德标准的精神贵族的理想人格,即把“君子”当作教育的培养目标。他明确表示,作为一个“绅士”,一个人必须能够“培养自己,保持一种尊重和谦虚的态度”,也就是说,一个人必须有“美德”。二是要有“让亲友和老百姓开心”的技巧,即要有“才能”。君子德才兼备,以德为主。


“学而优则仕”概括了孔子教育目的另一个重要方面。“学习是做官的途径,培训官员是教育的主要政治目的,良好的学习成绩是做官的重要条件。如果你不学习或者做得不好,你就没有资格成为一名官员。"学而优则仕”和孔子倡导的“举贤才”是一致的,确定了培养统治人才这一教育目的,在教育史上有重要的意义。它反映了封建主义兴起时的社会需要,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。